价格 | 面议 |
---|---|
品牌 | 水丽 |
区域 | 全国 |
来源 | 宁波水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详情描述:
尽管水病的治理从上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但时至今日仍有上亿人口未摆脱威胁,“水病”仍是中国地方病治理的一大重点。 在高彦辉办公室外悠长的走廊上,悬挂着多幅全国各类地方病的分布地图,地图上的绿色区域代表已控制病区、红色区域代表未控制病区。多数地图中,红色区域明显多于绿色区域。作为中国疾控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地氟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几十年的朝夕相对令他闭上眼睛也能背得出地图上的内容。 和彩色地图搭配的是黑白色调的病人照片。照片的主角多为老人和儿童,内容几乎一致:呆滞的眼神、残缺的牙齿、畸形的骨头、消瘦的身躯。 “这就是饮水型氟中毒的典型症状。”高彦辉指着地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仅这一类地方病就已覆盖全国28个省份的1137个县,受威胁人口高达8728万,相当于四川全省人口总数。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列入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7种,分布在全国31个省份,受威胁人口多达4亿。 国家卫计委在2014年向国务院报送的《全国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期执行情况报告》显示,饮水型氟中毒、饮水型砷中毒、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三大水病的防治均取得积极进展,其中饮水型氟中毒治理的受益人口已达6600多万。 水氟病区:分布广 在距离哈尔滨两百公里外的吉林省乾安县,因水致病表现得尤为突出。该县在上世纪60年代曾流行一种儿童牙齿残缺、老人驼背瘫痪的怪病,后被证实是饮水中氟含量超标所致。作为全国较早发现的饮水型氟中毒重病区,乾安高达86%的区域、71%的人口受此影响。 多年的研究发现,饮水型氟中毒典型的症状是氟斑牙和氟骨症,病情严重者会出现骨头畸形、瘫痪等症状。也正因此,该病在发现之初曾引发业内震惊,并受到国家高层关注。 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大型集中式供水水氟含量不能超过1.0mg/L,小型或分散式供水水氟含量不能超过1.2mg/L。高彦辉所在的全国地方病控制中心曾在2005~2008年对全国范围内尚未实施改水的村进行高氟水筛查,结果发现3.7万多个村水氟含量超标,其中水氟含量大于4mg/L的有2160个村,这类区域也被界定为饮水型氟中毒的重病区。 “黑龙江吉林有些地方的水氟含量能高达17mg/L,超标16倍。”高彦辉说,随着水氟含量的增加,发病率也随之提高。以氟斑牙为例,水氟含量超过4mg/L时,患病率就会达到70%,甚至达到100%。 公开资料显示,全球超过2亿人饮用氟含量超标的水,其中约8000万人在中国,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受饮水型氟中毒危害严重的国家。高彦辉说,中国的饮水型氟中毒病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松嫩平原、河套平原一带,其中河南因人口众多、区域分布广而病情严重。 本刊记者获得的内部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于全国28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1434个村,其中重病区占9%,氟斑牙和氟骨症病人高达2094万。 饮水型砷中毒:曾被低估 就在饮水型氟中毒被大规模发现的20年后,相关部门于1980年在新疆奎屯市车排子农垦区发现了饮水型砷中毒病区,这在中国是首次发现。根据当时的资料,该地水砷含量均值为0.75mg/L,砷中毒患病率为46.4%,病区涉及204个生产连队,受威胁人口约14万。 此后,内蒙古、山西等地也陆续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区。按照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饮用水中砷含量不能超过0.01mg/L。而在该标准颁布实施的2007年以前,国内饮用水执行的标准是水砷含量不超过0.05mg/L。也就是说,按照现行标准,当时的很多砷含量合格地区也是超标区。这就意味着中国饮水型砷中毒的病区曾被低估。 2003年,中国疾控中心与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协作组联合发布了一份《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分布调查报告》。其中内蒙古为严重的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受影响人口高达103万,高砷暴露人口达41万,占全国的79%。 报告还显示,中国水砷含量高的地区为内蒙古和山西,分别达到1.86mg/L与0.783mg/L。 本刊记者获得的内部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分布在全国13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31个县、病区人口约60万,且在全国14个省发现生活饮用水砷含量超标,受威胁人口约为143万。另外,全国有1960个村为高砷区,受威胁人口达到120万。 水源性高碘病:8年未变的数字 与饮水型砷中毒同时被发现的另一类较少进入公众视野的“水病”是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该病早于1978年在河北省渤海湾海滨被发现;之后终确定这种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是水中碘含量过高。 按照中国标准,成人每天碘的生理需求量为120~150μg,孕妇或乳母为200~250μg,婴幼儿为20~30μg,儿童为50~80μg,青少年为160~200μg。这些足量的碘通过食物、水进入人体,其中只有少部分为甲状腺摄取,大部分经肾脏排出。一旦碘摄入量过多就会引发甲状腺肿大。 2005年,相关部门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源性高碘病区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129个县的734个乡镇为病区,其中水碘含量在150~300μg/L的地区有488个乡镇、水碘含量超过300μg/L的地区有246个乡镇,总共受影响人口达到3098万。 而本刊记者获得的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仍分布在9个省的115个县,受威胁人口约3000万,这一数字与8年前相差无几。 水病治理:资金和管理是关键 “十一五”期间,国家投资了1053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重点解决了水氟含量大于2mg/L、砷含量大于0.05mg/L的氟砷超标地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投资1555亿元,解决2.9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就包括所有地方性氟中毒病区。 尽管如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水病治理仍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以乾安为例,一口改水井的初期投资(包括打井、管道铺设)高达110万元,低也需20万元,平均每口改水井需投资40万~50万元。 按照王成海的说法,这笔资金中有70%来自中央饮水安全专项资金,其余的30%由省级政府和群众自筹。但从他提供给本刊记者的一份改水工程投资报告不难看出,资金分配不均的情况非常普遍。该县奈字井改水工程总投资59.23万元,其中中央拨付18.1万元,省级拨付22.34万元,群众自筹18.79万元。 在高彦辉看来,这是各地面临的一个普遍现状,“严重的病区大多也是贫困地区,基层政府根本无力进行地方病防控,只能依靠上级拨款进行改水,更别说群众自己出钱改水了。” 他举例说,山西某地国家投资建了改水工程,管道也铺设到了村口,但就是进不了每家每户,“因为到各家的管道要村民自己掏钱铺设,而村民没钱。” 水病防控另一个为人诟病的地方是多部门分工带来的混乱。按照中央部署,卫计委、水利部、财政部、发改委分别负责改水工程的前期调查、选址施工、财政拨付、项目审批。 形势依然严峻 本刊记者获得的内部资料显示,分布于全国9省份115个县的水源性高碘病区中,有7个省份109个县尚未开展专项降碘改水工程,占病区总数的95%,受威胁人口仍然高达3000万左右。 “降碘改水是防治水源性高碘甲状腺肿的有效方法,但有些地方并不采用这种方法,而是推广治理成本更低的无碘盐。”前述专家说,仅仅依靠食用无碘盐并不能完全治理该病,“因为人体每天水的需求量远远高于盐的需求量。” 以水源性高碘病区多的山东和河北为例,山东2011年无碘盐使用率90%以上的病区县有36个,占总病区比例为94.7%,而2012年这一数字仅为30个,比例也只达到78.9%,数字不升反降;河北2011年无碘盐使用率90%以上的病区县为18个,占总病区比例仅为60%,尽管这一数字在2012年上升到76.7%,但比例仍然过低。 更严重的天津,2011年无碘盐使用率90%以上的病区县占到50%,2012年已经下降到零。即使是防治时间较长的饮水型氟中毒和饮水型砷中毒情况也不理想。 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云南、宁夏5个病区改水率在80%~90%的省区,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仅在66.39%~87.40%之间,饮水型氟中毒的重病区河南改水率只有64.58%,正常使用率也只有73.83%。 当然,也有一些地区并不适合改水。高彦辉说,以河北、天津、山东为代表的华北地区原本以地表水为水源,现在转而用地下水为水源,但地下水都是高氟水,“基本打一口井出一个病区,那当地就只能利用后期的水处理工艺来降低氟含量。” 即使是像乾安这样已实现100%改水的地方,因某些地区水氟含量回升也需上马水处理工艺,目前该县的多个村子都已上马简单的自来水处理工艺。外界普遍认为,随着“十二五”期间国家在农村地区推广自来水,这些地区的水病防治形势会更加乐观。 水病多为慢性病,影响时间较长,“某些地方并未真正意识到其危害,在治理上并没有足够重视。” 【CILLY微提醒】RO反渗透净水机可以除氟除砷等潜在危害 在地方病较为严重而尚无法整体解决地方病的地区,尤其在缺乏水处理工艺的农村地区,氟可以通过CILLY水の丽RO反渗透净水机进行有效去除。不仅仅是氟,对于苯、砷、铅、铜这些重金属,以及农药、有机物、细菌、病毒、铁锈、泥沙,水丽净水机同样可以去除!潜伏的“水病”:饮水型氟中毒砷中毒高碘甲状腺肿影响5000多万人!
联系人 | 张文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