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以质取胜,价格公道”是巧手产品品牌的广告语,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为什么呢?因为“以质取胜”是永不过时的真理,要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并把它贯彻到企业的一切活动和全部过程之中。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发展目标,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形成一批高质量、高档次的名优产品,提高产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要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改进或降废减损活动,认真贯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国家标准,积极推进质量认证工作,并借鉴国外企业科学的质量管理新法,推行“零缺陷”和可靠性管理,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纵观国内外成功企业,无一例外地把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体现一质要作为战略问题放在企业生存发展大计。荣事达公司自90年代初就引入了ISO9000质量体系和推行“零缺陷”管理,荣事达公司将“用户是上帝”、“下一道工序是用户”、“换位思考”、“100%合格”等质量意识转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创建了属于荣事达自己的“零缺陷生产”模式。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有关的制度纷纷出台,从而实现为分散与集中、全员自控与专门控制、内在质量控制与系统信息反馈相组合的“零缺陷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零缺陷供应是零缺陷生产的前伸和保证,零缺陷服务则是零缺陷生产的后延。其中荣事达的售后服务“红地毯”于1997年推出,迅速在语言和服务技术,按照零缺陷目标严格执行服务承诺,“视顾客为上帝,尊重用户为贵宾”,使用户毫无后顾之忧,充分体验到“上帝”的感受。
零缺陷员工则是根本保证,是企业贯彻全员管理的主体。荣事达以员工群体化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注重员工主体意识的培育,从而保证了整个企业推行“零缺陷”的良性循环。
反之,忽视质量控制,降低品牌产品质量,对于企业品牌来讲就是一种自杀行为。有的企业一看到市场紧俏,产品供不应求,就降低质量管理,结果很快就被抛弃,被淘汰出局。
第二,坚持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低成本优势是企业品牌保护的一大法宝。优势品牌必须实施成本低战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的格兰仕企业品牌就是推行成本控制的好例子,格兰仕通过规模扩张和成本控制使其成为微波炉行业一老大,在我国占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也在60%左右。在坚持成本控制的基础上,要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费用管理、财务管理、劳动管理、设备管理、原材料管理和其它管理,把成本降到低水平。
四、实施“差异化”策略,进行品牌再定位 一种品牌在市场上的定位不论其初是如何适宜,但到后来往往由于消费趋势的变化、消费者的兴趣变化、偏好转移以及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不得不对它进行重新定位或者实行差异化策略。
国内饮料市场被“国际两东”占领了大半市场空间,达能在国内连续收购更惊心动魄,众多民族品牌遭受毁灭性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椰树集团统借其的椰子汁在国内饮料市场发展起来的,在其进入市场之前该类产品在市场上是一块空白,这使之具备完全差异化优势,终于跻身全国十大饮料企业之列。如果说椰树是依靠产品本身差异化取得成功的,那到农夫山泉即是在产品本身差异不大的情况下,利用概念差异化取胜的案例。起先农夫山泉在瓶装水市场上毫无竞争优势,上有娃哈哈和乐百氏两大品牌的压制,下有各地区域品牌的蚕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农夫山泉利用人们一直以来对纯净水是否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担心,提出了“天然健康”的概念,通过一系列外在表现手段,锻造出“天然水”概念,大肆宣传“千岛湖水下80米的天然水”,正是由于实施了差异化策略,进行了品牌再定位,使得农夫山泉在短时间内就崛起成为国内瓶装水市场的三强之一。
五、不断创新,锻造企业活力 创新是企业品牌的灵魂,是企业活力之源,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企业品牌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永不枯竭的内在动力,发展和壮大企业品牌,它是企业经营保护当中为有效的策略。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观念创新、技术创新、质量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
大家知道,长虹已发展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世界排名第三的彩电制造商,形成了年生产1200万台彩电、300万台激光视盘机、100万台空调器、800万件电器整件、2200万平方米印刷电路板、1200万支输出变压器、800万支电子调谐器的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近500亿元。
长虹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就在于长虹不断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是长虹发展之魂。长虹人紧紧抓住“科技兴企业”这条命脉,不断向高科技领域进军。仅“七五”期间就投入技改资金2亿多元,“八五”投入已超过5亿,10年间进行过三次重大的技术改造。眼下的长虹,三天产生一个专利,五天开发一个新品。,长虹决定,按照年销售收入的3%-6%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投入。长虹在公司本部,已与东芝、三洋、菲利浦等国外著名企业建立了多家联合实验室。长虹在技术开发和新产品开发上实施“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方针,正是有了如此强大的科技实力,该公司才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为消费者奉献精品产品,才拥有了今日的成就。
六、保持品牌的独立性 所谓品牌的独立性是指品牌占有权的排他性、使用权的自主性以及转让权的合理性等方面内容。
保持品牌独立性原因是由于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只有保持品牌独立性,才能保持品牌形象,使品牌不断地得以发展壮大。
总部设在新不列颠的斯坦利公司于1843年初建立时,还仅仅是一家专门生产门栓的企业。如今它已发展成为分公司遍及欧亚、拉美和大洋洲的国际性五金工具行业大公司。它的销售额早在1992年就达到了22.2亿美元,问及原因,该公司的经理认为,之所以生意能够兴隆这么多年,靠的就是它们走品牌独立的路子,仅在1991-1992年间就花费1000多万美元,从而挫败了日克尔公司对它的兼并企图。
与此相反,我国一些品牌的形势却不容乐观。中国品牌频频告急,一些由中国企业培育多年,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从市场上消失,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在引进外资过程中,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保持品牌独立性,市场经济观念淡薄和市场经验的缺乏,导致经营保护的失败。例如:“孔雀”是苏州电视机厂用于生产电视机的商标。80年代末,“孔雀”牌电视机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苏州电视机厂也是一个经济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企业形象的企业。自从苏州电视机厂与菲利浦公司合资以后,“孔雀”商标以315万美元的无形资产投入合资企业。由于外商仅仅把合资企业当作生产零部件的组装厂,他们生产的产品只使用自己的商标,不使用“孔雀”商标甚至连苏州电视机厂厂名也不能使用。菲利浦公司在苏州合资后年产“菲利浦”彩色电视机近百万台,“孔雀”这一中国好端端的牌子却因此而遭冷遇,此时的“孔雀”已不再开屏了。
我们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能够吸引外资和技术是好事,但我们应提高警惕,切不可盲目引资,把自己的品牌资产轻易葬送。分析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战略,可以发现它采用输出产品、输出资本、输出品牌三种手段,而它们认为有利的公式就是输出品牌了。对于此,我们要有清晰的认识和慎重的态度。
企业要保持品牌的独立性,实施有效的品牌保护策略,其根本的办法和出路归纳起来有两条:一是“强身壮骨”,二是“联合抗衡”。所谓“强身壮骨”就是千方百计发展自己,强壮自己。首先要扩大规模,走规模经济之路。其次要从产品质量、规模品种、生产成本、价格和销售渠道上下功夫,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所谓“联合抗衡”就是国内企业联合起来,以知名企业为中心,以产品为依托。携手组织跨地区、跨行业的大企业集团,共同捍卫国家民族品牌的后一块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