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代古钱 元青花

元青花

发布时间 2019-05-23 收藏 分享
价格 面议
品牌 元青花
区域 全国
来源 江苏鉴宝斋拍卖有限公司

详情描述:

元代

绘画抽象简阔,且气势恢宏,草木灵动,至今仍然是中国画的主流风格。元代的制瓷业更加繁荣,风格更加开放。钧瓷由宫廷走向社会普及,虽不知钧瓷窑变的控制技术,自然窑变有时也能巧夺天工。因仿柴窑色而建于宋代的龙泉窑在元代大放光彩。元瓷呈色普遍浅淡亮丽,发色简朴准确,黑色是元瓷的灵魂色。特别是江西景德镇与永和镇更是高人云集而异军突起。青花,单色釉,薄胎薄釉以及釉下彩,釉上彩等不断涌现,黑釉木叶纹与耀变天眼令人叹为观止。粗糙与精细并存几乎涵盖明清两代所有品种,为现代制瓷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宋瓷的深沉自然到元瓷思想的直接表达,宋,元瓷艺虽然风格迥异,但都精深非凡。是继五代柴窑之后中国制瓷史上的两座高峰。元代以后中国艺术品基本上就停止了原创,向巧雅小趣味发展,且千篇一律,创新的精品乏善可陈。而今,柴窑的光辉依然辉煌,呈一座历史丰碑照耀那创新之门重新开启。1,吴镇画:元青花骆驼凤鸟罐,选用透气性良好的优质麻仓土,薄胎内壁施一层不透光釉,让胎内气压向外释放,增强青花绘画的跃动感。此种技术一直沿用于清乾隆珐琅彩瓷上。2,元仁宗(孛尔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1285--1320)元青花人物海水绿釉碗,玉胎。选用整块白玉修制。鬼谷子出山驭兽驭人驾轻就熟而气定神闲。圈纹九格为至尊数。3,元仁宗,元青花人物珊瑚红釉碗。元代有"三,六,九"数字崇拜,其中"九"为至尊数。从元代开始,红色代表喜庆,游戏等。其中的船形,柜形,三角形表示障碍和机会等(即时空穿越器)。4,吴镇画:元青花人物得道登仙炉,反应了当时文人士大夫阶层得道登仙的愿望,是当时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此炉,采用柴窑制胎内部进排气功能技术。5,(元仁宗)元代的黑釉木叶纹与耀变天眼盏,毫毛绵柔立现,如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元代景德镇瓶、罐之类器型,采用分段制胎,然后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处器表往往突起,给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清晰可见,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处胎体接痕表现明显。一般器物的足边不规整,有弯曲现象,说明元代制胎时不讲究修坯,因此显得成型工艺较粗糙。但小型器物也有精致者,胎质显得洁白细腻。削足处理方法常见底足足端外墙斜削一刀,大器足底宽厚多为挖足,挖足有深有浅。器物圈足不十分整齐,呈弯曲状。器底可见螺旋状的切削痕,大瓶、大罐的底部旋削纹较粗、较疏,盘和碗的切削痕较细、较密。底部和圈足内外粘有窑砂,有些已熔入釉中。高足杯的高足与杯身以泥浆拼接,交接处可以看见黄色或浆色挤压泥浆,杯把足端的圈足厚薄不一。子扣套合结构的盖,采用子扣与器盖先成型后粘接工艺,盖上能清晰地看见接痕。碗的底部胎体较厚重,足内露胎,中心微微突起,俗称"脐"状,实为拉坯痕迹。瓶、罐等大型器物底部中心处常见一内凹的圆点,在烧制大器时,为防止塌底,需在底部中心或稍偏处放一个用耐火土做成的圆饼或圆圈作支点,圆点就是由此形成的。大罐底部多为宽圈足,不规整,有的底中心有较浅的螺纹痕迹。一般大件器物胎体厚重,但重量适中,如超重或超薄都值得考虑。


联系人 李问敏
15962667673 731003576
中华西路新江上午大厦
731003576@qq.com
上一条 下一条
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