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时代 还要不要做品牌为何做如何做?的产品说明信息可能还不够细致和全面,如果您需要更详细了解过剩时代 还要不要做品牌为何做如何做?的相关信息或索取相关资料,欢迎随时与我联系!
中秘传媒大雅wx:zmcm002经常会有一些“异类”的声音,说今天品牌已不再重要,更有耸人听闻者——劝很多人别做品牌梦了,“做品牌基本死路一条”。所以有必要对这些声音批驳一下,澄清打造品牌的认知误区,并帮你思考清楚为什么要做品牌。 近就看到一篇这样的文章。这种“有毒”的文章,因为其煽动性,不仅契合了众多现实的投机主义者心理,也误导了很多对品牌是什么不明就里的人。中秘传媒专业做网络推广、口碑营销、品牌策划、媒体公关。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一些“有毒”的观点批驳一下,澄清打造品牌的认知误区,并帮您思考清楚为什么要做品牌,以及从宏观上思考如何做品牌的问题。
一、品牌成功的3个前提
该文章首先认为,90%的品牌所以成功,只不过是抓住了风口时机而已,只有10%的品牌是按照既定战略人为塑造出来的。
这个判断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它说出了品牌成功三个前提中的至少两个。
1、洞察商业趋势
品牌首先要立足于商业洞察,而好的商业洞察确实是与时代“风口”相关。
品牌的成功,的确多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而这个“时势”,或是技术的大趋势,或是需求的大趋势,或是能好满足需求的商业模式的大趋势。
2、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是主观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品牌意识,是很难打造出品牌来的。
比如,当中国电冰箱还处在凭票供应、供不应求的年代时,海尔就通过痛砸一批仅有微小瑕疵的冰箱,向全中国、乃至世界宣告了“品质”的理念。这就是一种主观的品牌意识,也是为什么如海尔这样的企业,能够至今的重要原因。
3、强化商业运作
品牌,只是商业的一种结果。它代表了关于商业的想法、以及如何实现这个想法并赢得市场认同的所有一切。
品牌的成功,不仅需要客观“时势”加主观动能,还要加上的商业化运作这个因素。缺乏有效的商业化运作,正是很多企业拥有产品,却无法成长壮大的原因。
比如,“苹果”作为一个成功的品牌,表面体现在其产品创新的“势能”上,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的文化理念,以及其善于将创新做商业化的运营。
这个话题,本文后半部分还将更进一步说明。
文章的开篇是正常的。但是,接下来,该作者话锋一转,针对想做品牌的微商们,告诉他们做品牌就是一种自杀行为,并列举了一些在我看来根本逻辑不通、站不住脚的理由。
其中,有3个观点的毒性强,所以,接下来我将对此做个“严肃”批判——
二、批判3个“有毒”观点
批1、普通人不具备打造品牌的能力?
发现和满足需求,是商业的根本。不能因为你普通、你弱小,就放弃了梦想和努力。要知道,绝大部分的创新,都是来自于被大品牌所忽视的“边缘”,都是被无名小辈所发现的。
打造品牌关键在于内在的理念和态度,与企业实力的大小没有关系。一家小店,如果能坚守某种信念一百年,那它也是一个伟大的品牌。
每一个大品牌,都曾经是小品牌。能力和实力是后天的、外在,是需要努力和过程来实现的。
批2、过剩年代,不需要那么多品牌?
这个观点从逻辑上就难以立足。为什么?
物质不过剩的年代,是生产生么就卖什么的年代,反而是不需要品牌、甚至不需要营销的年代。
正因为物质过剩,才有了竞争的升级,才会出现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做品牌的目的就是要从过剩的同质化的产品竞争中跳脱出来。
批3、未来品牌或将全部消失?
互联网时代信息愈发对称和透明是事实,但说各行业区隔和溢价正在失效,品牌很难再通过附加值实现溢价,因此得出未来品牌将全部消失的结论,显然是不对的。
因为,品牌恰恰是实现产品溢价的有效手段。价格是价值的商业体现,一个产品的价格,是由客观功能价值和主观情感价值两部分组成。即使可以客观衡量功能价值,但主观价值还是很难被量化的,这是品牌溢价的根本。
如果说区隔和溢价正在消失,那么,成本仅仅上百元,价格却动辄成千上万元的奢侈品,是否应该全行业集体消失?耐克的价格是否需要和杂牌一样,才会有人购买?
三、摆脱5大品牌认知误区
1、唯渠道和销售是王道
渠道和销售,的确重要。但在相同的渠道内,相同品类的竞争地位还是会有鲜明的差异。渠道只是购买行为发生的接触点,并不是导致购买行为的直接的原因。
过于强调渠道思维,结果往往就是价格战,而进一步的结果就是盈利能力、经营能力的丧失。
而品牌的价值,就在于可通过赢得人心和口碑,获得更好的“溢价”能力——这样皆可以增强价格战能力,甚至也可以避免卷入价格战。
2、做品牌是砸钱、烧钱的事儿
这种观念认为,小企业谈品牌是一种渴望不可及的“奢侈”。
需要注意的是,凡是与“钱”相关的,都是数量、效率概念,品牌成功还需要靠“质量”概念。也就是产品、服务的创新和差异化程度,以及可感知质量。中秘传媒专业做网络推广、口碑营销、品牌策划、媒体公关。
只要你的基因够,先成为“小强”,进而成为“大强”,或许都是早晚的事儿。
品牌的发展,或者靠自身缓慢滚动,或者依赖资本快速推动。今天资本助推的时代,很多曾经的小品牌,因为有清晰的差异化竞争力和市场价值,因此先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进而更快速递获得了终端消费市场的胜利。
因此,我的建议是,不要先担心钱,首先要关注的是自身是否具有竞争力。
3、知名度就是一切
知名度是流量的问题,知名度、曝光度就相当于吆喝。
知名度拿钱可以解决,品牌不是只靠钱能解决的。一个高知名度的品牌,未必就是一个受欢迎,拥有市场的好品牌。
比如恒大冰泉。靠几十个亿快速砸出了知名度,产品铺市也很广泛。但因为品牌策略不清晰且始终摇摆不定,至今市场仍呈现高开低走之势。
其走马灯一般变换的品牌诉求包括:“好水喝出美丽”“真矿泉来了”“健康长寿”“不是地表水”“一处水源供全球”等等。
虽然频繁说了很多概念,但后还是等于什么都没说。
4、产品就是一切,产品
产品是品牌的载体,或者说品牌价值呈现的一种方式。现实中人们很容易认为他们消费付出为的是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但却可能忽略了购买价格中品牌的无形附加价值。
在今天的世界,我们消费的产品,绝大部分是品牌化的产品,产品价格中高于成本和行业平均毛利以上的部分,就是品牌的溢价价值。
品牌溢价是如何产生的?这个公式也许可更直观的表达:
产品-意义=商品
产品 意义=品牌
很多人说市场竞争不过是产品质量的PK,此话只对了一半儿。产品质量,实际上包括了由性能质量和市场感知质量,消费者对优质产品的感知,往往和市场感知质量有关,而不是性能质量。而市场感知质量,是产品品牌化的结果。
产品可以是企业的,但品牌却终掌握在消费者心里。在上世纪70-80年代,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曾经在口味上重点PK,其中,百事可乐在盲评中得分,但销售至今却仍落后于可口可乐;而可口可乐也曾被迫经根据口味盲评改进配方,但却遭到市场强烈反对而改回原配方。
这两个案例说明了:1、可口市场竞争的本质,还是“品牌力”。2、品牌感觉可以影响对产品品质的认知。
产品没有品牌,就没有目标和精神支柱,在消费者心中也就没有了意义和情感价值。
5、品牌就是名称和标志而已
名称和标志,只是品牌的符号。任何的名称和符号,都具有识别作用。品牌符号还可以激发一些直观的联想,乃至引发某种天然的好感受。但这些作用都不是重要、根本的。
每个产品和服务都有法律意义的名称和标志,但不是每个名称和标志都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品牌符号的价值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和积淀的结果。
不同的名称和符号,代表着截然不同的感受和价值。这背后的原因在于符号所代表的品牌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不同。
四、为何要做品牌?
1、时代与社会趋势的必然
传统渠道为王的时代,市场竞争经历了从产品竞争到价格竞争,并终升级到品牌竞争的阶段。
今天电商渠道狂飙突进的时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从早期的价格竞争到产品竞争阶段,目前正进入品牌力竞争的新阶段。
这个新阶段有两个特点需要注意:
①由于经过30多年的市场发展,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线上行业,都已经形成强势品牌相互鼎力的局面。所以,新品牌和中小品牌,要想占领大市场,难度的确已经很大。
②在互联网技术和商业提供巨大便利的前提下,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被进一步激发和释放,也能更好地得到实现和满足。
将这两个特点结合起来分析,未来小而美品牌将是主流。(这点即使那些对品牌作用持有怀疑论的人也不得不自相矛盾地承认。)
2、营销的——创造顾客价值
德鲁克说“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客户”。当今很多企业即使还处于“亏损”阶段,但仍然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原因在于这些企业首先创造了顾客,引起了投资人对“预期利润”的期待,进一步创造利润只是早晚的事儿。
德鲁克还说过:企业的成果只在企业外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这个“外部”就是顾客的心智,而把心智和企业联系在一起的,就是品牌。
提到市场营销,广为认知的概念就是4P——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推广),但这些只是基本、常识性的了解。
完整的营销过程,要从了解顾客需求开始,然后制造可以满足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进而通过交易、交换完成产品和服务的交付,这三个步骤都只是为后一个步骤——顾客获得的价值、满意——服务的。
顾客的价值和满意,才是营销的目标。而产品和服务在顾客心中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品牌本身,基于此,品牌在表达识别、象征、承诺和关系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营销的目标就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