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常常听一些人说口腔里疼痛,似火烧灼感,可是检查,口腔黏膜表现又没有什么异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把这种以口腔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但不存在病理组织学异常的症候群定名为“灼口综合征”。那么引起灼口综合征的因素有哪些呢?
(1)诱发因素:残根、残冠、牙石、锐利的牙齿边缘嵴、不良修复体以及伸舌、咬舌、多次舌自检等不良习惯,常常导致舌部频繁运动,其结果造成舌肌、舌筋膜紧张,引起口内灼痛感。
(2)化学因素:义齿中化学物质对黏膜的直接过敏反应;食品饮料中化学物质过敏;充填材料过敏;大量吸烟、过度饮酒;含漱剂的刺激等。
(3)生物因素:口腔菌群失调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据报道,在57例病人中就有12例念珠菌培养阳性。
(4)更年期综合征:有报道认为口腔黏膜是雌激素的靶细胞,更年期时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黏膜角化程度下降,黏膜变薄,抗摩擦力降低,因此正常口腔活动相对形成伤害性刺激,造成灼口综合征。
(5)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可增加糖原的比率,调节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平衡,糖尿病患者口腔黏膜的分解代谢过程增强,使组织耐摩擦性降低。
(6)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有报道称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叶酸不足会造成细胞新陈代谢障碍,使口腔上皮抵抗力下降,同时可引起黏膜通透性改变,乃致神经病变,终引起灼口综合征。
此外,精神状况也与灼口综合征关系相当密切。据观察,该症病人中的焦虑、神经质较一般人显著增高。
灼口综合征的诊断并不困难,口腔灼痛症状具有典型节律性。晨起较轻,午后逐渐加重,傍晚时消失;分散注意力、入睡、冷食时减轻,紧张、疲劳、说话、吃燥热性食物后加重;疼痛多发生在舌尖边缘、舌背、腭等部位。多数病人伴有入睡困难、抑郁、头痛、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潮热、易怒、多汗、口内有金属味等症状,并且病程迁延较久。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人体的局部从属于整体,强调整体决定部分,重视从人的整体功能把握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的整体功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
而舌,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联系脏腑 ,所以脏腑的精气可 上营于舌 ,脏腑的病变亦可从舌象变化反映出来 ,犹如观察机体内部疾患的“镜子”。故不明原因的舌痛症发生 ,其实是人体内部不平衡在舌体上的表现 。
每个灼口综合征患者的疼痛部位与症状有所不同,所反映的也是不同的病因:
脏腑实热舌痛:心、脾、肝、肾等多脏之经络均上连于舌,故各脏火热之邪均可上攻舌络而致舌痛,但在部位或症状上有所不同:舌尖红刺灼痛,心烦不寐属心火;舌痛在两侧(舌边)而口苦易怒者,属肝火;痛在舌中心,舌苔黄厚或兼燥,喜凉而不欲食,便秘或干结者,属胃火;舌头辣痛属肺火熏灼;麻痛头眩属痰火上攻,舌络阻痹;全舌色紫作痛为脏腑热。
阴虚火旺舌痛:舌红灼痛,多夙兴夜寐,劳伤真阴,阴伤不甚者。《舌诊研究》说“舌色红润,舌尖有突起如小刺状,可疼痛,多见于失眠及夜间劳作之人”。
古法宁神方剂通过调理五脏,达到阴阳平衡、疏肝理气、清泄肝火(热)、镇潜肝阳、补脾健胃,养肝补肾等,恢复脏腑正常生理功能、有效清除体内致病毒素,调理生理、内分泌的不平衡,从根上抑制口腔病菌的滋生,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粘膜角化层的抗病毒能力,祛除病毒。 内外兼修,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生理效应,起到调理,促进,维持,恢复或代偿各种生理功能。激活增强免疫力,筑起人体的预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