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 | 面议 |
---|---|
区域 | 全国 |
来源 | 深圳市肯达信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
详情描述: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下,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政府职能更加突出;政府自身的工作侧重转向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的制定与实施上;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自贸区建设以及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这些新要求迫切需要检验检疫标准化尽快实施改革。根据总局和我委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相关要求,为推动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改革,落实“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我部组织开展了检验检疫标准化发展策略研究和标准体系重构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 我部根据检验检疫业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改革方案的部署,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检验检疫工作的创新发展做好技术支持和保障。形成了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深化改革目标,从调整标准定位、转变工作领域、重构标准体系和完善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改革方案。改革思路进一步明确、改革举措进一步落实、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标准质量进一步提升。 本次改革共有四大类工作,涉及11项具体任务。 (一)找准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定位 1.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及SN标准的重新定位,目前已基本完成 定位是检验检疫标准化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首,明晰而准确的定位将助力检验检疫标准化改革沿着正确方向稳步迈进。新形势下,检验检疫标准化用以规范、支撑和服务的对象、领域和范围发生了变化。检验检疫标准化应从“全面保障检验检疫业务”调整为“以全面保障检验检疫职责实现为核心,引导、规范和服务出入境领域检验检测市场主体活动为补充”上来,充分发挥检验检疫标准化在构建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完善我国合格评定制度、推动质量效益整体提升方面的基础性作用。SN标准应有三方面的具体定位:一是全面保障行政执法。这是根本的定位和任务。SN标准应成为政府在质量安全方面设置的“警察”,更好地发挥政府开展宏观质量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实施质量监督的作用。树立并强化规程类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是合格评定程序的重要表现形式,方法标准被规程标准直接引用而成为合格评定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引导、规范和服务出入境领域检验检测市场主体活动。SN标准应在规范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市场行为、评估机构内在运行和管理的质量可靠性、验证机构的检测结果并为采信提供技术依据。三是提供公共技术服务。SN标准要在指导企业按照输入国的要求组织生产、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的自检自控能力方面发挥作用。 (二)调整SN标准工作领域 根据检验检疫业务改革要求,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应充分利用技术优势,调整工作领域,实现由“保姆”向“监管”的转变。 2.加强进出口宏观质量管理的标准制定。已成立相应的专家组,完成标准体系设计。 从微观检验转向宏观质量管理是检验检疫新机制的重要特点,因此SN标准应加强在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和快速反应,追溯管理等领域的制定工作。基于企业承担产品质量安全首要责任人的法律基础,制定以政府身份进行符合性验证、符合性评价的“监管型”标准。作为政府型监管部门,检验检疫机构是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者,监督过程同样需要统一规范和程序。目前我部已组建“进出口商品宏观质量监管标准化工作组”,专门负责上述领域标准的规划工作。 3.加强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与市场的标准制定,2015年完成标准体系设计。已进行部分试点标准的制定。 “管检分离”是国家对法检改革的核心要求,对于从事进出口检验检测机构和市场,SN标准重点要加强三方面标准制定;一是规范检验检测行为和活动的标准制定;二是规范政府采信技术要求、技术程序和检测结果的标准制定;三是为第三方提供检验检测的技术程序和方法标准。对于依法检验检疫的商品,SN标准必须为第三方机构提供统一的合格评定程序和方法标准(或提供方法标准选择要求);对于其他工作,SN标准可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标准。目前我部已在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专项制标中开展规范第三方采信等方面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其中8项标准已通过审定。 4. 加强进口重点商品标准制定工作 监管重点由出口向进口转变是检验检疫工作改革的重点之一。原有SN标准(尤其工业品和食品)主要以促进出口、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为主,涉及调控进口的相对较少。SN标准可充分利用制定合格评定程序类规程标准的契机,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技术要求,达到严把国门的目的。根据总局业务需求,已完成棉花、煤炭和猪肉制品的制标工作。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累计立项总数达7834项,现行有效标准达4517项。2015年已下达计划6项,发布SN标准181项,目前正在组织申报计划项目 158项;8项自贸区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已通过审定,即将发布。 5. 加强监督抽查、执法检查、打假等领域的标准制定 监督抽查、执法检查和打假等工作是检验检疫工作改革的重点之一。SN标准要与总局业务司局密切合作,对监督抽查、执法检查和打假工作中所需的检测方法、技术程序等标准加强制定。我部去年已在总局支持下,委托广东检验检疫局申请承担了“双打”检测方法及验证技术研究的质检公益课题,将会输出系列SN标准成果。 (三)重构检验检疫标准体系 6.根据SN标准工作领域的调整重构标准体系,正在进行新的标准体系设计。 随着检验检疫工作重点调整,SN标准工作领域也将发生重大变化,构建完善的“管理服务型标准”体系成为工作目标。一方面,新的标准体系要反映SN标准工作领域的调整要求,要符合从单一的“检”向全方位进出口合格评定转变的要求。原标准体系突出了商品的“检”,针对合格评定的其他要素涉足很少。尽管2008年以来,尤其是总局《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发布以来,SN已经开展了部分研究与尝试。新形势下,诸如宏观质量管理、新的监管方式、调控进口等工作领域要全部纳入新标准体系。新的标准体系要以支撑政府技术执法为主,辅以服务外贸类标准。另一方面,新的标准体系也要遵循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要求。标准的技术属性要将科学实用放在首位。因此系统设计、全面覆盖,也是标准体系构建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13016对于标准体系构建的要求。 7.调整检验检疫标准化专业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工作领域的转变和标准体系的重构,作为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的智库,检验检疫标准化专业委应作如下调整:一是组建负责进出口商品宏观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监督抽查、执法检查、打假等领域标准化技术支持工作的专业委;二是整合原有仅负责具体商品检验检测技术领域技术支持工作的专业委;三是根据工作性质,适当增加从事进出口领域检验检测及相关工作的第三方专家代表;四是建立专业人才使用机制,对专业委进行制度化动态管理,改变目前标准化工作相对封闭运作的方式,引入开放性竞争措施。我部将部分要求纳入正在修订的《检验检疫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章程》中。 (四)形成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新机制 8.构建以检验检疫系统为主,社会机构适时参与的新型管理制度,2015年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化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进行修订。 对于支撑政府监管和技术执法工作的SN标准制修订,可沿用现有检验检疫系统的管理制度。随着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改革步伐的推进,SN标准制修订工作可作为未来政府实验室的重要职责(与欧盟联合研究中心及美国政府研究机构职责相类似);对于政府引导、规范并由第三方机构重点开展的检验检测工作所需标准,应建立新的市场化管理制度,确保第三方机构成为这部分制标的主体并充分发挥作用。对于第三方机构参与的SN标准项目,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给予保障。 9.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完善方法验证等管理制度,已发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方法验证管理办法》。 标准质量是SN标准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重点要做以下六项工作。一要从方法学、适用性、安全性、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多个角度确保标准质量;二要遵循国际上对合格评定类技术文件的通用原则和要求;三要充分考虑并结合中国国情及中国合格评定的实践;四要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政府及权威机构在标准质量管理制度和控制技术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五要做好SN转化国际标准工作,通过国际标准输出和宣传SN标准质量;六要完善标准更新废止制度,压缩更新周期。对于不适用的标准,该废止的应立即废止。注重标准的后续管理,提高标准后评估的科学性,有效缩短时效性强的标准的修订周期,并实时改进相关做法,增加管理的灵活性和实效性。目前我部正在制定《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方法验证管理办法》。 10.优化检验检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公开透明的运行平台。新版《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化管理办法》2015年发布后将组织新系统研发,2016年完成。 检验检疫标准管理信息系统是SN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平台,为适应改革工作要求,要实现三方面要求。一是覆盖标准制修订全流程。尤其是标准报批发布等。二是增加第三方用户参与角色,保障其参与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实现。相关三是做好信息公开。针对不同层级用户,尤其是对第三方用户,公开制标各项信息,实现公平。向全社会开放SN标准的查询功能,推广使用范围。 11.依托SN标准技术优势,强化标准化服务 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服务,一方面通过制定和提供服务型标准,为企业提供详细的进出口合格评定技术信息,尤其是国内外相关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等信息;另一方面为从事进出口检验检测的第三方提供技术标准。对于法定或采信第三方结果的情况,SN标准必须提供相应服务。其他情况SN标准可根据市场需求,提供相应的指南、检测方法等标准。
联系人 | 梁海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