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口综合征为什么会通常被误认为是好不了?
灼口综合征是集中在口腔,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又称为舌痛症、舌感觉异常、口腔黏膜感觉异常等。出现该类症状大多数人会去医院做各项检查,然后失望而归,因为去做检查口腔并无病变。首先我们要排除一些其他的因素和疾病,在排除一切器质性病变情况下,确定具体的功能性致病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患者会迷惑,“我去口腔黏膜科检查了,也做全身性的检查,拍过片子,各项指标也是正常的啊”,其实这里说的导致灼口综合征的病因在现代医学医疗仪器上是无法检测出来的。需要选择中医的诊疗方式,通过望闻问切才能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其实,灼口综合征之所以被患者们认为是不治之症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灼口综合征是慢性发展疾病,想要治愈肯定会比一些急性发作疾病见效慢,时间较长,需要长时间的调节和治疗。但是往往有些患者会不耐烦的想要在短时间内康复,选择一些捷径,后伤己损财。
2、灼口综合征这个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和医学的精妙之处,用现代医疗仪器是无法检查出本类的功能性疾病。但是现在患病普遍会采用现代医疗治疗方式,在不能对症下药和辨证施治的情况下多次治疗无果,便会导致灼口综合征患者认为无法治愈的假象。
3、一些患者会因为家庭经济比较拮据的原因无法接受治疗费用,采用低价廉药来进行服药,但是因药量不够,药效不足而耽误治疗,时间较长者也会放弃治疗。
灼口综合症的症状虽表现在口腔烧灼感为主,但实质却是全身各脏器阴阳气血功能失调所致,病机主要分虚证和实证两大类。虚证多由水液代谢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主要涉及肝、肾、脾、胃等。实证为病理产物阻塞水道,主要涉及痰饮瘀血,导致津液的输布异常、口腔失于滋养。调理上应从整体辨证出发,以求恢复各脏腑阴阳气血平衡的状态。
来看下中医如何辩证施治。
肝火上炎型舌痛
[病因] 足厥阴肝之经脉络于舌本。若情志佛郁,暴怒伤肝,则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火,肝火循经上炎,故为舌痛。
[症状] 两侧舌痛,口苦易怒,胁肋疼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泄肝火。
脾胃火升型舌痛
[病因] 足太阴脾之脉络连于舌本,散舌下、脾胃互为表里。若因嗜食辛辣,炙博,醇酒厚味,内生湿热,湿热化火,火邪上攻舌络而发舌痛。
[症状] 舌之中心芒刺多,舌体疼痛,口渴喜凉,大便干结,消谷善饥,小溲黄短,舌苔黄厚或兼燥,脉洪数。
[治法] 清胃泻火,解毒通便。
肺火熏灼型舌痛
[病因] 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居于上焦,风热之邪外乘,风热相煽,化生肺火,炼液为痰,痰火熏灼,舌络阻痹而致舌痛。
[症状] 舌头辣痛或麻痛。伴有发热咳嗽,口渴饮水,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 清泄痰火。
肾虚火旺型舌痛
[病因] 足少阴肾经脉之系于舌本。若宿兴夜寐,劳欲伤肾,真阴亏耗;或素体阴虚而火旺,虚火上炎,灼伤舌本而致舌痛。
[症状] 舌头(尤其是舌根部)灼痛或干痛,或痛绵绵,舌有裂纹,舌光红少津。伴有五心烦热,失眠焦躁,无舌苔或有剥苔,脉细数。
灼口综合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求速效,灼口综合征是慢性病,主张阶段性服药,不求速效,只要辨病辨证准确,近期没有用药不良反应或小有疗效,就要坚持,不可频频更方。灼口综合症恢复起来需要时间需要过程,普遍周期在3-6个月之间,具体因人而异。
【古法宁神方剂】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
【古法宁神方剂】以中医为主,总结指出灼口综合症发病根源在于“湿”“热”“毒”,认为病机是心脾伏火、脾失健运、湿毒内蕴、心脾两虚、瘀血阻滞、水不济火、心火上炎等所致。
【古法宁神方剂】汤剂包装:药物分子小,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分散各处,提高内外兼治的优势。具有食用方便,真空包装,药效保存效果好等特点。古法宁神方剂选材精良,中药材的采集、保存直 与选用接影响药性和疗效,对于药物的选取以及搭配,经过悉心挑选。对症开方。从而避免了造成“病准、方对、药不灵”的后果。
【古法宁神方剂】方中柴胡解热镇痛作用明显,有平衡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白芍具有镇静作用,白芍总苷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酸枣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能镇静、催眠、安定、抗惊、镇痛、降温,丹参能改善微循环,抑菌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