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 | 面议 |
---|---|
品牌 | 普利斯 |
区域 | 全国 |
来源 | 山东普利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详情描述:
污水处理设备按照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 级处理。 一级处理,属于物理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 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通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流经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 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 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利用。 问题5:沉淀池上面死泥多,一个星期左右,就变少了。请问是什么原因? 回答: 如果是沉淀池的话,通常有如下原因: (1)反硝化导致的污泥上浮(曝气池无浮渣)。 (2)丝状菌膨胀导致污泥黏度增加,继而进入沉淀池后,夹气上浮(此时曝气池也会有同样的液面浮渣) (3)污泥中毒导致污泥上浮(通常伴随出水浑浊) (4)pH值变化过大导致污泥上浮。 问题6:CAST工艺在滗水阶段有小气泡冒出,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首先排除反硝化气泡,由于硝态氮浓度较低,也排除曝气管里有余气,因为已经放空。 回答: (1)不知道产生气泡的数量有多少。滗水阶段也是沉淀阶段的后期,部分活性污泥缺氧和正常代谢活动也会产生气泡,终浮出水面。 (2)并不是说反硝化才会有气泡。缺氧状态下,部分微生物继续分解有机物时也同样会产生气泡上浮,一般对系统影响不会太大。 问题7:沉淀池这两天老有泥块上浮,目前进水COD为150mg/L,污泥浓度不高,工艺类似UNITANK,晚上停止进水和曝气,第二天早上就有泥块浮起。请帮忙分析下原因。 回答: 既然晚上不进水,也不曝气,那有污泥上浮应该是很正常的。是否半夜开一下曝气,可追加自动控制装置。应该会有好转。 问题8:在调试一家织造水洗废水时,发现接触氧化池的泡沫多的惊人,进水量增加,泡沫就一直增高,泡沫小而密实,以白色为主,用水消泡很难。做实验微生物没有异常,sv30为40%,出水还可以,cod不高,为200mg/L,可生化性一般,但含有硅油。近期就要监测验收了,请问老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解决的方法? 回答: (1)这样的泡沫多见于污泥浓度快速增长期或培菌初期,系统进入正常阶段的话会好些。 (2)水体里含有油类的话,容易形成泡沫。 问题9:三 沟式氧化沟处理能力2万吨/日,预处理是平流式曝气沉砂池,氧化沟运行周期为8小时,1.5小时转刷低速运转,1.5小时转刷高速运转,1小时沉淀,另4 小时相同。中沟DO约3.5mg/l,SV7%,MLSS为1319mg/l,灰分42.6%,污泥指数83,进水COD为200mg/l,BOD为 100mg/l,出水SS为28mg/l,COD为63mg/l,BOD为10mg/l,NH3-N为5mg/,l出水DO约0.7mg/l。氧化沟转刷 运转时全是一个个大泡泡,灰白色的,转刷停止泡泡挤在一起成了一大片漂浮物,灰白色,有10CM的厚度,出水混浊。请问应如何控制工艺? 回答: (1)分别从COD及BOD的去除率,可以看到,BOD的去除率很高,说明,微生物已经尽力了,再要依靠微生物降低BOD已经不太可能了。而COD的去除率不高,说明出水的这部分COD属于难降解部分为此,已无必要刻意提高微生物的有机物去除率了。 (2)目前看到的泡沫及出水混浊,基本认定为活性污泥老化,停留时间过长所致。 (3)从结果论讲,出水达标即可,至于液面泡沫等,在此种低负荷条件下也是不可避免的。多降低点MLSS,适当改善一下。
联系人 | 时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