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美容 痉挛性斜颈恢复困难,为何很多人恢复了?且看舒颈扶正汤如何解答

痉挛性斜颈恢复困难,为何很多人恢复了?且看舒颈扶正汤如何解答

发布时间 2021-04-30 收藏 分享
价格 面议
区域 北京市 - 北京市 - 海淀区
来源 北京仁爱堂中医

详情描述:

痉挛性斜颈与其他锥体外系疾病一样,临床表现在早晨起床时较轻,紧张、冲动或劳动,行走时或各种身体器官受到刺激时症状加重,安静时症状减轻,入睡后症状消失。清醒时患者常用手自行扶正头部,症状逐渐明显时,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心理状态。长期的头部异常运动,可以表现受累肌肉不同程度的增粗肥厚,对侧各拮抗肌肉处于弛张、废用状态,以至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轻型患者可无肌痛,重症患者常有严重肌痛。少数病人还伴有震颤,偶有病人出现发音,吞咽障碍。


本病发病率约为 15/30万,多见于成年人,平均发病年龄 30-40岁,男女比例大致相等。起病缓慢,病情逐渐加重,很少会自行消退或缓解。头颈部肌肉不能控制的异常运动,往往双侧肌群受累,但受累程度常不对称,致使头部偏向一侧作扭转运动。晨起轻,运动、情感变化或感官受到刺激后加重,入睡停止,患肌肥大疼痛,神经科查体阴性。本病本身不会致死。



痉挛性斜颈,也称神经性斜颈,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主要见于20~60岁人群之间,可涉及到双侧的颈外侧部的肌肉,尤其是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因中枢神经变化致颈部多处肌肉不自主抽搐,强迫头颈失去正常姿态和活动功能,有的歪向一侧;有的水平扭转;有的低头不能抬起;有的两眼看天,不能低头;有的头旋转又前倾;有的头旋转又后仰;有的伴有不停摇晃,各种姿态均有。严重者可造成环枢椎脱位,或压迫神经引起颈背部疼痛。本病多数人在白天情绪紧张、劳累、身体运动时加重,在平卧时可消失,但也有昼夜不停者。患病后工作多不能坚持,有的生活都不能自理,遭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痉挛性斜颈属于中医学“痉证”“转筋”的范畴。中医典籍中有的经筋痉挛都是由湿邪引起的,这是首先次提出痉挛性斜颈的病因与湿邪有关。中医认为多系邪入太阳,营卫失调,经气不利,阻滞津液运行,筋脉失其濡养,故见痉强之证。痉挛性斜颈中医辨证与治疗首先应分清外感与内伤,属于外感者,应分辨邪气的性质;属于内伤者又当区别是素体亏虚,气血两虚,还是久病损伤,失治误治。痉挛性斜颈的治疗原则,外感以祛邪为主,可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之法通经络之整塞;内伤多以扶正为要,宜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濡润经筋。然而,痉挛性斜颈的病机总以阴虚血少、筋脉失养为要,故而在治疗的过程中保津液、养阴血、荣筋脉之法为关键。故舒颈扶正汤以熄风、涤痰、祛瘀、舒筋、补虚、祛寒六法为治疗原则。以疏风通络、散寒祛湿、化痰祛瘀、补益气血、养津柔筋、平肝解痉为基础。



此病有流行性或散发性发病特点,与气候反常,交换季节,尤其冬春两季温差较大时发病较多。如不进行及时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临床诸症也随之进一步加剧,以致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舒颈扶正汤用葛根、白芍、炙甘草解痉缓急,舒筋止痛。舒颈扶正汤用桂枝、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麻黄发汗解表。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葛根还有扩展血管,改善微循环,镇痛止痉作用,芍药对平滑肌和横纹肌痉挛也有镇痛作用。诸药合用,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男,30岁。初诊日期:2019年11月10日。主诉:头部侧屈向左侧,不能自持九月余。病史:2018年10月底无明显诱因突发头部持续向左侧屈曲,终日如此,不能自持,于他院就诊,查头颅CT、脑电图、血尿常规无异常,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侧弯,诊断为"痉挛性斜颈"。因拒绝肉毒素注射治疗后来本所就诊。刻诊:神志清,精神可,头部及下颌屈向左侧,双手托扶可慢慢回复正常位,但松手又回去,手扶复位疼痛难忍。采取修正归位汤加减,诊治七个疗程基本正常,后又继续服用一个疗程巩固,如今俩年过去回访,无任何反复现象。



联系人 薛国梁
010,56238094, 13552473872 1720688300
1720688300@qq.com
上一条 下一条
电话联系